今日上午怎么办理股票杠杆,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会议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京津冀联合办、雄安新区管委会、城市副中心管委会、通州区政府、天津滨海新区发改委以及统计、科创、产业、交通、生态、文旅等专题工作组介绍各领域协同发展新成效。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出席会议,并介绍三省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进展、新成效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过去一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哪些瞩目成果?
新的一年
三地又将如何谋篇布局?
发改君带你走进会场——
下好“一盘棋”
展开剩余93%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
周浩指出,2024年,京津冀三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部署要求,牢牢牵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推动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唱响京津“双城记”,“六链五群”培育见行见效,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全面提速,重点领域协同发展亮点纷呈,重点区域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三地优势互补、相互赋能,协同发展呈现新气象。
2024年, 京津冀三地GDP增速分别达到5.2%、5.1%、5.4%,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区域经济总量合计11.5万亿元,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作用进一步显现。
坚持以疏为进,疏解非首都功能更加坚定有序
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不予受理与“四个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记业务累计2.5万余件,北京科技、商务等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4年的67.7%,为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
深入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2024年疏解提质一般制造业企业104家,城乡建设用地再减量6.6平方公里。
推动市属高校医院优化布局,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二期等高校新校区建成投用,安贞医院通州院区等医院新院区开诊运行。
优化核心区功能布局,“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为北京增添了一张世界级的文化名片。
坚持协同联动,北京“新两翼”发展格局更加清晰
雄安新区“未来之城”展新姿。累计完成投资8300多亿元,47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积极服务保障中央单位标志性项目疏解。北京支持建设的“三校一院”办学办医水平稳步提升,北京四中雄安校区教师学校揭牌成立,雄安宣武医院累计门诊量20万人次。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累计入驻企业130余家,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启动运行,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城市副中心绘就“千年古都”新画卷。圆满完成市级机关第二批集中搬迁,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主体工程完工。创新要素加快集聚,城市副中心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运营,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城市绿心三大文化设施年接待游客700万人次。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加快建设,厂通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平谷线进入全面建设阶段,连续举办六届项目推介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290余个,意向投资额超1800亿元。
坚持携手同心,京津“双城记”更加昂扬响亮
天津滨海新区战略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滨海新区与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错位联动发展。
共同释放发展活力,印发实施推动京津同城化发展工作方案,不断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分别超5800家、1800家,天开高教科创园加强与北京创新资源对接,累计注册企业超2600家。
通勤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京津城际列车实施新的运行图,早晚高峰通勤时段列车班次加密,亦庄站经停列车增至12对。津兴城际运营满一年,累计发送旅客152万人次。
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有力
科技创新协同持续深化,充分发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辐射作用,构建京津冀科技成果共享库,联合绘制区域概念验证、中试熟化平台地图。推进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质增效,初步形成“北京建能力、区域造生态”的协同机制。2024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843.7亿元,同比增长12.7%,2014年以来累计超3700亿元。
重点产业链加快强链补链。推动产业链图谱落地,首次联合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开展产业链织网对接。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等系列活动,合计签约项目140余个,总投资额约730亿元。京津冀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等5个集群入选“国家队”,京津冀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增至7个。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加快建设,共同打造汽车零部件产业集中承载空间。
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京津冀一流营商环境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累计推出230项京津冀自贸试验区“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坚持规划引领,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更加生机勃勃
三地合力编制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已经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通过。
重点区域合作持续拓展,出台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等5个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平原新城内联中心城区、外携津冀的重要节点作用有效发挥。大兴国际机场综保区实现全域封关运行,毗邻地区通勤便利化程度不断提高,向环京周边开通通勤定制快巴11条线路、39条支线,日客运量超7000人次。
重点领域协同走深走实,“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开通运营,京蔚高速全线建成通车。空气质量持续向好,2024年三地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超六成。公共服务合作深化拓展,京津冀职业教育改革示范园区揭牌成立,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4所市属高校首批共1000余名新生入驻。京津冀共建医联体115个,临床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达914家。三地人大常委会同步制定出台推进京津冀社会保障卡一卡通规定,发布交通出行、旅游观光等5大应用场景。
拧成“一股绳”
凝聚1+1+1>3协同合力
发布会上,京津冀三地有关部门负责人集中介绍了雄安新区、城市副中心、“通武廊”一体化、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情况,及京津冀统计工作、协同创新、产业链群落地、交通一体化、生态联防联控、文旅协同等工作进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考虑。
左右更多
北京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朱燕南
11年来,京津冀区域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2024年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为11.5万亿元,按现价计算,是2013年的2.1倍。京津冀三次产业构成由2013年的6.2∶35.7∶58.1变化为2024年的4.3∶26.8∶68.9,第三产业比重近7成,提高10.8个百分点。其中,北京第三产业占比保持在8成以上,天津占比超6成,河北提升最快(为53.7%)。
河北雄安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丁晓龙
雄安新区统筹推进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明显成效,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齐头并进,累计完成投资8354亿元,开发面积覆盖20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5014万平方米,4792栋楼宇拔地而起,新建道路804公里、地下管廊160公里、水利堤坝328公里,2024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
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 胡九龙
2024年,城市副中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8亿元,2019年以来,累计超过5977亿元,而且连续五年实现千亿元投资目标。建设高品质创新孵化载体,市级及以上创新平台达145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500家。全面启动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新开工装配式建筑230.3万平方米,新增超低能耗建筑20.2万平方米,居全市前列。
通州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 姚伟龙
通州区与武廊区、廊坊市深入推动一体化制度创新和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在武清区、廊坊市大厂县试点运行,在全国率先实现政务大厅跨域融合,已累计实现北京市、通州区3469余项政务服务事项、300项便民服务事项和河北2652项、天津675项政务服务事项异地跨区域办理。
天津滨海新区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马俊岭
全面落实国务院进一步支持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深度融入京津冀“六链”共建、“五群”共育,南港120万吨/年乙烯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链项目投产,中电科蓝天产业园启动建设。中新天津生态城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天津港集装箱航线达147条,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329万标准箱。
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一级巡视员 朱建红
京津冀的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013年的3.22%上升到2023年的4.2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2个百分点。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由2013年的3500多家增长到2024年的1万多家。京津冀国家高新区联盟促成34个重大项目落地、120余项产学研合作开花结果,京津冀协同创新驶入“快车道”。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一级巡视员 郝莉笑
京津冀协同推动“六链五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印发实施6链图谱落地方案,开展2批京津冀高精尖产业筑基工程揭榜。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7个集群获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4年三地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7倍。三地工业增加值由2013年的1.7万亿元,提升至2024年的2.66万亿元。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一级巡视员 赵同安
京津冀衔接干线公路网越织越密,6个项目建成通车。“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廊坊至大兴机场实现快速通达。加快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机场群,港口群完成货物吞吐量19.8亿吨、同比增长3.4%,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5亿人次,同比增长22.5%。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刘贤姝
2024年,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均超六成,分别降至30.5、38.1、37.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大幅增加、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北京密云水库、天津蓟州区州河,河北省秦皇岛湾北戴河段等11条河(湖、库)和海湾获评美丽河湖、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 李文元
京津冀三地客流内循环占比已经超过55.32%,三地已互为重要且热门客源地。今年春节期间,三地联合举办跨年迎春大联欢、欢享庙会、乐享冰雪、历史文化主题游等六大板块“迎新春系列文旅活动”,首次联动举办群众跨年倒计时活动,首次联合录制春节联欢晚会,为广大群众奉上了丰富多样的春节文化大餐。
绘好“一张图”
京津冀协同发展迈向新阶段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三省市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强化“一核”辐射引领、“两翼”发力齐飞和重点产业链群建设,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5年,将重点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1
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
主动服务保障央属疏解项目落地,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用好腾退空间增补公共服务。
2
推动北京“新两翼”建设取得更大突破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深入开展基础教育提升、医疗卫生发展、职业培训创新三项工程,支持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发展。加快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扎实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3
深入推进京津同城化
支持中关村与天开高教科创园对接合作,完善怀柔科学城与滨海新区协同创新机制,加密北京—天津港集装箱铁路班列。
4
强化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
发挥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作用,促进科技成果在京津冀孵化转化。开展产业链联合招商,加快落地一批关键配套企业和项目。“一群一策”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提质增效,推进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科技生态港建设。谋划京津冀商业航天、生物制造等未来产业发展,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5
推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取得新进展
加快构建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统筹推进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协同圈建设。建成京唐城际铁路北京隧道段,实现承平高速建成通车。开展秋冬季污染天气应对,加强潮白河、永定河等跨界河流协同治理。持续推动北京优质中小学基础教育资源与河北对接合作。整合三地优势资源,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的十年
宏图待展
京津冀将继续并肩前行
共谱协同发展新篇章!
内容来源:发展北京
责编:袁 梦
复核:岳 鑫怎么办理股票杠杆
发布于:北京市下一篇:没有了